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imited(简称ANZ)是澳大利亚的一间银行,为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,总部位于墨尔本。截至2018年12月,公司市值约为683.98亿澳元。
历史
ANZ全球总部大厦,位于墨尔本的皇后大道;出自著名建筑师Peddle Thorp设计,为当今世界哥特式高层建筑的典范。
ANZ位于墨尔本滨海港区的新行政总部大楼(图右)
1835年
• ANZ创始成员Bank of Australasia在伦敦根据皇家宪章成立。
1837年
• Union Bank of Australia的成立。
1852年
• English, Scottish & Australian Bank于1852年成立。
1951年
• Bank of Australasia与Union Bank of Australia合并成立ANZ。
1966年
• 在所罗门群岛霍尼亚拉开始业务。
1968年
• 在美国纽约开设办公室。
1969年
• 在日本东京设立代表办事处。
1970年
• ANZ与English, Scottish & Australian Bank Limited合并成为现在的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imited。
• 在瓦努阿图开始业务。
1971年
• 在马来西亚开设代表处。
1976年
• New Zealand(巴新)成立。
1977年
• ANZ由英国转移到于澳大利亚成立。
1979年
• 收购Bank of Adelaide。
1980年
• 新加坡和纽约代表处升格为分行。
1984年
• 购入Grindlays Bank。
1985年
• 收购Barclays Bank在斐济和瓦努阿图的业务。
• 获得完整的商业银行牌照,并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分行。
• ANZ宣布开设新加坡有限公司。
• 在泰国曼谷开设代表处。
1988年
• 在库克群岛拉罗汤加开设分行。
• 在法国巴黎开设分支机构。
1989年
• 由新西兰政府购买PostBank。
1990年
• 与Lehman Brothers达成战略伙伴关系。
• 收购National Mutual Royal Bank Limited。
• 收购Lloyds Bank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业务。
• 收购Bank of New Zealand在斐济的业务。
• 在西澳大利亚州收购Town & Country Building Society。
1991年
• 收购Westpac Bank Samoa 75%股权。
• 在菲律宾开设代表处。
1993年
• 合资建立印尼PT Panin Bank。
• 在越南河内开设分行和在胡志明市开设代表处。
• 在设立中国上海分行,并在广州设立代表处。
• 在汤加开始业务。
1995年
• 在菲律宾马尼拉开设商业银行业务分行。
1996年
• ANZ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其第二支行。
1997年
• 约翰·麦克法兰委任首席执行官。
• ANZ推出电话银行。
• 中国北京分行正式开幕。
• Westpac Bank Samoa更名为ANZ(Samoa)。
1998年
• 收购印尼PT Panin Bank股权。
1999年
• ANZ推出网络银行。
• ANZ与E*TRADE Australia宣布在网上股票买卖服务结成战略联盟。
• 购入American Samoa Bank。
2000年
• ANZ出售其Grindlays Bank在中东和南亚,以及相关的私人银行业务给Standard Chartered。
• 由中国人民银行授予当地货币(人民币)牌照。
2001年
• 收购Kiribati Bank的75%股权。
• ANZ东帝汶分行开幕。
2002年
• 形式与ING Group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合资基金管理和人寿保险业务。
• 在澳大利亚ANZ网上银行第100万客户注册。
• 收购Bank of Hawaii在斐济、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业务。
2003年
• 从Lloyds TSB收购National Bank of New Zealand。
• 与上海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盟签署合作协议。
• 在菲律宾与Metrobank合资进入信用卡企业。
• 发布澳大利亚的首次成人金融文化调查。
2004年
• 创纪录的经营税后利润澳元二千八百十五百万。
• 与Royal Group在柬埔寨建立合资银行。
• 连续第五个年头为个人投资杂志的年度指定银行。
2005年
• 与Sacombank战略联盟。
• 在新喀里多尼亚努美阿开设代表处。
• 为500低收入人士延长SaverPlus匹配储蓄计划。
2006年
• 完成在中国Tianjin City Commercial Bank 20%的投资。
• 达到对企业责任指数预期排名前3。
• 对低收入人士推出进展贷款计划。
• 承诺发布和解声明。
2007年
• 任命邵铭高担任首席执行官。
• 达到全球银行排名中领先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预期。
• 完成收购 Esanda。
• 在马来西亚的AmInvestment Group、中国的Shang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、越南的Ho Chi Minh City Securities Corporation和老挝的ANZ Vientiane Commercial Bank完成投资。
2008年
• 首先推出iPhone上应用的银行业务goMoney,用户可以iPhone查看账户资料,转账,付款等。
2010年
•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(中国)有限公司成立。
2012年
• 10月28日吞并National Bank of New Zealand。
2016年
• DBS Bank宣布,以约新币1.1亿元 (约新台币25亿元),收购ANZ在台湾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国大陆以及印尼等5市场的个人金融与财富管理业务。
2017年
• 12月12日ANZ以28.5亿澳元(21亿美元)出售旗下OnePath保险给Zurich Insurance。
亚洲业务
• 自1970年展开香港业务;印尼则为1973年;新加坡1974年;台湾1980年;菲律宾1990年;及越南1993年。
• 2009年11月20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菲律宾的企业金融业务。
• 2009年12月7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越南的企业金融业务。
• 2010年3月20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香港的零售、财富管理及商业业务。
• 2010年4月19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台湾的零售、财富管理、商业业务以及企业金融业务。
• 2010年4月19日宣布,中文名称正式更名为“澳新银行”。
• 2010年5月15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新加坡的零售、财富管理及商业业务。
• 2010年6月14日完成收购Royal Bank of Scotland在印尼的零售、财富管理及商业业务。
• 2016年10月31日DBS Bank宣布将以高于账面价值约星币1.1亿元, 折合新台币约24亿元,收购ANZ在台湾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国大陆以及印尼等5大市场的个人金融与财富管理业务。
• 2016年11月09日ANZ亚太区(含台湾)信用卡部门转交给DBS Bank,其本体将转往澳大利亚及欧美区经营。
• 持有马来西亚的第五大银行AMMB Holdings Berhad 24%(7亿1千680万股股票)。
• 持有印尼ANZ Bank Indonesia Ltd. 100%股份。
• 持有印尼Panin Bank 39.2%股份。
• 持有Tianjin Bank 11.9%股份。
• 2017年1月4日ANZ以18.4亿澳元,折合约13.2亿美元(约102亿港元)(人民币91.9亿元),出售所持有的Shang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20%股份给Shanghai Sino-Pol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及China COSCO Shipping Corporation。
• 2017年12月,ANZ台湾全数并入DBS Bank Taiwan,退出台湾市场。
分行
香港
于1970年开设香港办事处,现时设有6间分行。提供企业银行、商业银行及零售银行,以及本地及外币贷款、私人银行、财富管理,外汇及贸易融资服务。香港分行也是ANZ亚洲东北部地区业务的总办事处,其中包括中国大陆、日本、台湾及韩国。2016年,DBS Bank宣布,以约新币1.1亿元 (约新台币25亿元),收购ANZ在台湾、新加坡、香港、中国大陆以及印尼等5市场的个人金融与财富管理业务。
台湾
• ANZ集团于1980年在台北市成立第一家分行。
• 与Royal Bank of Scotland签订协议,于2009年取得ABN AMRO在台湾之个人金融、商业金融及企业金融业务;另于2010年取得ABN AMRO在台湾之私人银行业务,扩大在台营运规模。
• 2013年,ANZ以子行的方式成立ANZ Taiwan Commercial Bank,于台湾主要城市拥有14个营业据点。
• 2016年,ANZ Taiwan Commercial Bank信用卡、个人金融业务等全数转交给DBS Bank Taiwan。
• 2017年12月,ANZ Taiwan Commercial Bank全数转交DBS Bank Taiwan,ANZ撤出台湾个人金融市场。